学校将人才工作作为“一号工程”,主动对接国家、重庆市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以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领航“榜样、翔越、桥梁、青苗、破壁”五大建设,形成了集树、选、用、育、评于一体的“双驱五联动”人才引育模式,师资队伍整体跃升,人才活力显著激发,梯队建设提质增效,人才强校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一是师资队伍结构更优。推进引育制度体系建设,制定学校《人才引育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《优秀人才引进办法》《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》等制度。现有专任教师1228人,其中博士137人,正高级职称122人。同时,健全“固定岗+流动岗”用人模式,年均聘请“现代产业导师”、行业企业领军人才等兼职教师1000余人。
二是教师发展平台更足。探索建立“双向流动”“双向互聘”制度体系,出台学校《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管理办法》《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实施办法》《关于进一步深化园校融合服务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(2023—2025)》等制度。现有国家职业教育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训基地2个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、市级名师工作室6个。
三是人才和团队组建更强。坚持全球引才与全校育才并重,推动精准引才,提升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。探索多元培养模式,建立了“校-市-国家”三级人才“雁阵”梯队,形成以领军人才为引领、中坚骨干为支撑、青年人才为补充的人才格局。支持教师年均参与国培计划、行业学会交流、专业领域论坛、校内赛训培养、“三教”改革等培养培训4000余人次,持续开展新教师“书记党课”“校长签名赠书”“拜师结对”等特色活动。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等国家高层次人才3名,自主培养国家级名师3名、全国技术能手19名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名以及省部级拔尖人才100余名。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、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、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、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。
图1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
四是师德师风建设更优。坚持以“凝心铸魂、立德树人”为核心,推进师德师风机制长效化、建设内涵化、成果实体化、评价交互化,实现了“校—市—国家”三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覆盖,形成了“个体优秀”引领“群体创优”的新局面,取得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批突破性成果。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、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、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0余个。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五一巾帼标兵、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40余人次。
图2 正心笃志,尊师重道拜师礼仪
立足新时代,学校将实施“引智聚才计划”“提质赋能行动”和“桥梁工程”,推动教师与学生“共鸣”、与园区“接轨”、与产业“同频”,完善“重能力、重实绩、重贡献、重育人”双师评价机制,锻造全国一流双师,在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展现职教新作为。